非遗传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非遗传承

文峰宫妈祖供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时间:2014-05-31 20:12:12

 

文峰宫妈祖供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是“中华一大绝活”,是民间传统的敬神献礼食品装饰艺术,俗名“妈祖筵桌”,通常在妈祖神诞和升天纪念日,以及传统节日摆列供奉。其配套和摆列均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供桌上必备:香、花、果盒、馔盒、寿桃、面饭、五果、六斋、茶、酒。筵桌则分称文筵和武筵,而每架斋筵的搭配再分为:十斋、十二大碗(四平八企或八平四企)、十二小碟等。除规格筵桌外,尚有自由创作的食品装饰造型艺术作品,其中的妈祖故事等人物造型、水族朝圣、海鲜景等,尤有特色。
    2007年5月,《文峰宫妈祖供品》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湄洲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莆田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莆田的一份资源,更是莆田的一大优势。据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现在全世界奉祀妈祖的宫庙多达5000余座,妈祖信众近3亿人。其中在我国的宝岛台湾,妈祖宫观就有900余座之多,全岛2300万民众中,妈祖信众多达1500万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可见妈祖信仰已“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
    文峰天后宫是湄洲妈祖祖庙在城内的主要“行宫”之一,与台湾的大甲镇澜宫、新港奉天宫、台北松山慈佑宫、北港朝天宫、鹿儿门圣母庙、台南大天后宫等,百余个妈祖宫庙交流活动不断。该宫每逢农历的三月二十三日、九月初九日妈祖神诞和升天纪念日,以及重大的传统节庆,在妈祖祭祀仪式上,都要摆置既“敬神”,又“娱人”的一盘盘色彩缤纷、造型别致的妈祖供品,让来自市区和内陆各地,以及台湾地区,海外华侨、华人的香客,在进香的过程中,默默传递着愿想与神谕。其古老而严谨的排序和极富地方民俗韵味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已流布内陆各地和台湾地区的妈祖宫庙,影响所及,范围广泛。
    文峰天后宫是历史上朝廷认可的妈祖官祭宫庙,亦是城市妈祖信仰中的一座重要庙宇。文峰天后宫前身是白湖顺济庙。明《八闽通志》载称:“灵惠井,在相公里白湖之侧,环境皆斥土,而井居其间。”《旧记》云:“时疫,有梦神示一井,凿而饮之,无不愈。”是岁神封灵文峰天后宫,是历史上朝廷认可的妈祖官祭宫庙,亦是城市妈祖信仰中的一座重要庙宇。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莆田林姓族人林春声等呈请福建省民政厅上报国民政府,批准文峰天后宫改称为“林孝女祠”,对其一律加以保护。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元宵之夜,文峰天后宫街前发生火灾,延烧商店、民居百余家,宫左、右两街巷当时也烈焰冲天,只有文峰天后宫完好无损,岿然独存。妈祖灵应,时人称奇。新中国成立之后,妈祖信仰习俗活动长期中断,传统的民间妈祖献礼供品也随之中止。改革开放后,妈祖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广泛影响,渐为专家、学者以及广大信众认识和了解。1993年6月,莆田市人民政府把建于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的文峰天后宫“三代祠”,以及建于1940年的梳妆楼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把其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此同时,海内外妈祖信众踊跃捐资,对其进行修复。1999年,林国华先生将其母亲林李畴妹秘藏于家中供奉的、原白湖顺济庙南宋木雕妈祖神像献归,弥足珍贵。现在该宫尚保存有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天后圣母三代列圣殿宇肇建碑记》、《天后宫三代祠碑记》石刻,妈祖銮舆、金绣龙袍、银圭以及记述中朝民间文化交流的实物,题款为“丙午岁桂月”、“三韩弟子郭文鹏敬刊”的一册木版刊印的“百枝签诗”等珍贵文物。1994年和2005年,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木雕妈祖神像,两次东渡台湾巡展。2000年5月,台湾大甲镇澜宫和新港奉天宫等16个宫庙组成的大型进香团,驻跸文峰天后宫,举行千禧年进香仪式,对造型奇特、摆置有序、传统规范的“妈祖供品”倍加赞赏,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