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非遗传承

大五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时间:2021-11-05 17:02:05

分布区域:
    妈祖文化和莆仙戏艺术都是莆田亮丽的名片。据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现在,全世界奉祀妈祖的宫宙多达6000余座,信众逾3亿人。其中在我国的台湾,妈祖宫观约1500座之多,信众1700万人,占全岛2300万人口的70%以上,可见妈祖信仰已“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
    文峰天后宫是莆田市中心城区中的主要妈祖庙宇,也曾是莆仙戏旧戏班的聚集地。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丰厚的底蕴,使其在弘扬妈祖礼俗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博大精深,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内容,还蕴蓄着诸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挖掘整理的传统戏剧《大五福》,不仅在传统节庆中进行展示,而且还定期在农历的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初九日妈祖圣诞和升天纪念日上演。不仅吸引了来自市区和内陆各地的妈祖信众,同时,也有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新西兰等国的华侨、华人香客前往观赏。还与台湾地区的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联谊交流演出,流布区域广泛,激发了海内外广大妈祖信众的“热情之火”。

 

历史渊源:
    荔城是古兴化历史文化的发祥地,素以“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著称。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催生了文峰天后宫《大五福》这一戏曲艺术文化奇葩。
    追求幸福与吉祥,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千古绝唱。《大五福》的本质特征是敬神娱人,种德收福的吉祥福道文化艺术。
    文峰天后宫于元至正十四年迁建于兹已有六百六十年,是历史上朝廷认可的官祭妈祖宫庙,亦是莆仙戏旧戏班的聚集地。莆仙戏曲是在唐代歌舞百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南戏“活化石”,既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形态。莆仙戏班旧戏班,在莆仙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以其特殊的艺术形态,上承下传莆仙地域文化,并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及规俗折射出它所依存的地方色彩和深厚内涵。从史上有关旧戏班出现有争议的事,到“文峰宫请大簿看”记载表明,文峰天后宫的妈祖信俗与莆仙戏息息相关,渊源久远。为了酬谢妈祖神灵庇佑,祈求福祉祯祥,旧戏班在文峰天后宫排演《大五福》这折吉祥福道戏曲,并与壶山凌云殿明嘉靖六年之后的每年除夕之夜的“戏会”、“弄大仙”遥相呼应,是莆仙戏形制的特有习俗。由此可知,该宫的《大五福》,其源可溯至清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之前的明时期。
    2010年11月,文峰天后宫与台北莆仙同乡会联合主办的《妈祖缘•两岸情》联谊交流文艺晚会上,《大五福》“开场祈福祉,风扉古谯楼”。这是该项目抢救挖掘、整理后的首场演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11年2月13日,海峡两岸共庆上元佳节妈祖灯会启动仪式,在湄洲祖庙山妈祖石雕像广场隆重举行,文峰天后宫的《大五福》耀眼登场,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2014年11月1日,在文峰天后宫迁建六百六十周年庆典上,献演的《大五福》尾声“散福”,把活动推向高潮。参加活动的张克辉、林兆枢、李祖可、林庆生、林国良等各级领导以及来自台湾的彰化鹿港天后宫、台南大天后宫、云林北港朝天宫、台北松山慈佑宫等台湾来宾,对该宫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习俗、这样独特的表现形式、精湛淳厚的艺术魅力叹为观止。追根溯源,文峰天后宫的《大五福》,表演形式独特,地域特色鲜明,源流久远,沿袭发展,有据可稽。

 

基本内容:
    在莆仙戏曲艺术的园圃中,《大五福》是其中的一大奇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最早的节庆民俗活动和酬神祭祀活动有关。正如东汉时期的郑玄所说:“实以歌舞为职,娱神也娱人。”通常在妈祖圣诞、升天纪念日以及传统节庆酬神社戏时表演。由于演出人员三十人左右,一、二个戏班难当此任。故以前如有特殊要求演出该节目,须通过戏馆中介机构,提前预定,由几个甚至十数个戏班抽调人员,临时组合,提前排练,联袂上演。
    《大五福》表演程式规范。首先,以吉庆的吹鼓乐开头。接着,由麻姑圣母领八位或十二位花神,鱼贯圆场,成梅花队形运步,蝶步,状作献花祝寿,动作柔美。曲唱《江头金桂》,雅韵悦耳,引人入胜;拉着,二童子引福、禄、寿三位“星君”上场,齐唱《绛都春》。在音乐《点绛》声中,魁星、朱衣、破竅、天聋、地哑等与文昌帝君依次各展其妙;紧接关兴、关平、周仓引关公亮相,脚底生风,威武凛然,雄姿勃发,《花锦动》音乐激越,动作、节奏、舞姿、造型,揉合了莆仙戏传统科介中光彩照人的养分;最后则为诸星官致贺赐福,齐声《九如歌》,且歌且舞,凝集在一个特定的吉祥喜庆的艺术氛围,在“散福”、“接福”欢声中降下帷幕,达到“人神共娱,人神同乐”的良好效果。据记载,一九四六年初,抗日战争胜利后,侨乡江口曾盛邀十余个戏班的三十余位演员,在东嶽观广场上演过《大五福》,观者数以万计,盛况感人。九十年代初期,原莆田县莆仙戏也曾进行示范表演过,但正式演出,却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莆田文峰天后宫是史上旧戏班的聚散地。近年来,为了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成立妈祖曲艺团,搭建艺术平台,运用各种艺术表演形式,传播妈祖信俗、弘扬妈祖文化,推进对外和对台民间艺术和妈祖文化交流。与此同时,特邀原莆田县莆仙戏剧团团长、原莆田市艺校校长,著名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陈先镐先生,根据各界有识之士的提议,对濒危的传统戏曲《大五福》进行挖掘、抢救、整理,重新编排,进行展示。该版本分“天官赐福”、“五子登科”、“铁笔春秋”、“毓麟瑞凤”、“万宝朝宗”五个部分。音乐以大鼓吹《大开门》为引头,曲牌有《端正好》、《双马吹》、《绛都春》、《离尘界》等。保持传统,去芜存菁;挖掘遗产,推陈出新;形神兼备,特色鲜明,融艺术性、观赏性为一炉,不仅是相沿成俗的酬神社戏中动态艺术的微缩,也是可资莆仙戏艺术研究的芳草地,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无愧为“宋元南戏活化石”中的珍品。

 

主要特征:
    《大五福》作为民间信俗中敬神献礼的艺术表演,其历史应与莆仙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它在莆田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通过历代莆仙戏艺人的努力,不断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文峰天后宫搭建艺术平台,陈先镐、陈鹭玲等挖掘的该项目,既遵从莆仙戏传统科介的规范要求,又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了现在相对固定的表演形式和程序。其富有浓郁的乡情习俗和审美情趣,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艺术含金量极高,具有传承性、艺术性、观赏性、多源性等四大特征。
    1. 传承性:《大五福》是广大莆仙戏艺人在长期的传统文化熏陶下,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演艺术。虽然已没人能说得清原创者是谁,但它却随着莆仙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代代传承。
    2. 艺术性:《大五福》戏曲语言丰富,表现形式规范,传统科介丰厚,艺术风格独特,地域特色鲜明,具有艺术性的特征。
    3. 观赏性:《大五福》既保持传统的表演局式,又不断丰富创新,形神兼备,寓意深刻,蕴含吉祥喜庆的元素,深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4. 多源性:《大五福》作为“敬神娱人”的表演艺术,是妈祖节庆和酬神社戏活动的产物,其表演活动与民间庙会民俗活动有关。它与其他静、动态艺术活动交相辉映,构成一种多源的、特殊的民俗文化和动态艺术交融格式。

 

重要价值:
    《大五福》是一种稀有性的莆仙戏曲珍品,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的载体,既有妈祖文化、民俗文化、又有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它涉及民俗学、艺术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富有地方习俗韵味和传统文化底蕴,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1. 人文价值:福者,佑也。人之繁衍,福伴左右。福祉祯祥,源远流长。春许冬还,百态呈祥,首推福耳。所谓“五福”,即“福、禄、寿、财、禧”。它是一种吉利祥瑞的象征,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和善良的企愿,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为此,《大五福》的丰厚内涵,就某种意义而言,是符合人们理想愿景,企求厚德载福、福气长存的文化现象,极富人文价值。
    2. 艺术价值:《大五福》构思富有创意,艺术风格奇特,在继承传统科介的基础上自成一体。它承载着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情缘,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和厚重的艺术内涵,既“敬神”又“娱人”,其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是莆田本土文化精神的体现。
    3. 实用价值:文峰天后宫是传播妈祖文化的主要妈祖宫庙之一,地理位置显要。其挖掘展示的《大五福》,深为人们所认可和赞誉。这对于发挥莆田特色文化优势,丰富妈祖礼俗文化和莆仙戏艺术内涵,扩大莆田影响,推动对外、对台民间文化交流,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莆台之间人文的双向流动,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存续状况:
    缘于历史上各种原因,传统戏剧《大五福》,已中断多年,濒临失传。近年来,文峰天后宫在对外和对台妈祖文化以及民间艺术交流过程中,以妈祖曲艺团为载体,由著名莆仙戏艺术家,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名录优秀传承人陈先镐先生等,对《大五福》进行抢救、挖掘、整理,并已公开展示及示范表演十余场次。虽经努力,但限于财力、物力和人力,全方位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现有的传承人趋于老龄化,逐渐淡出,该项目已日渐衰微,出现濒危状况,应采取保护性抢救措施。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所谓《大五福》,即福、禄、寿、财、禧也。表现形式独特,音乐曲牌丰富,使用道具规范。具体为:
    一、 音乐曲牌:
    依序为吹鼓乐《大开门》,传统乐曲《端正好》、《双马吹》、《绛都春》、《离尘界》、《九如歌》等。
    二、 使用道具:
    1. 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官赐福):
    (1) 福星手抱孩儿仔
    (2) 文昌帝君手执如意
    (3) 寿星手执“老翁杖”
    2. 五子登科(三及第走马游街):
       状元、榜眼、探花各执马鞭
    3. 铁笔春秋:
    (1) 关平手捧方正印玺
    (2) 周仑手执青龙偃月刀
    4. 毓麟瑞凤:
    (1) 临水夫人手持祛邪拂掸
    (2) 俩侍女各执宝剑
    5. 万宝朝宗(招财进宝):
     (1) 财神手奉玉如意
     (2) 俩金童各捧金元宝
    6. 散福物品:
    文峰天后宫设计制作的“散福”致贺礼俗用品,条福贺幛形式,黄色绸布绣织,长度68公分,宽度39公分,金龙飞腾底色,四方镶边,圆圈内蝙蝠图案,中间红色“福”字醒目,寓意妈祖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