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媽祖文化 >> 妈祖论文

论台湾《天上圣母经》的教化作用

时间:2014-04-18 10:32:21

妈祖信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化作用,因此随着妈祖信仰的发展,明清以来,一些文士为妈祖信仰编撰经书。早期的妈祖经书,宗教意味浓厚而教化价值不高。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妈祖经书是明永乐十四年(1416)编入《道藏》的《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从书名可看出,道教是想利用经书把妈祖纳入自己的信仰系统。至清康熙六十年

  (1721)吴兴方行慎、尹琦把《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加以扩充编纂成《天后经忏》,道光十八年(1838)经李存默修订后为《弘仁普济天后圣母经忏》七卷并附《天后圣母经忏考》。此后,台湾民间莺堂兴起请神降乱著书以训示信众的风气田。光绪十四年(1888)杨浚编《湄洲屿志略》,收录《天上圣母真经》,但该经书基本也是据《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改编的,内容的教化意义仍不占主要份量。清代以降,随着妈祖信仰的传入台湾,妈祖经书也在台湾广泛传播,一些大陆经书播传至台湾后,引发产生了民间编撰妈祖经书的热潮。改革开放恢复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后,一些在台湾流行的妈祖经书则回传至大陆,成为两岸妈祖信众共同念诵的经文。这些流传广泛的妈祖经书都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也已引起一些妈祖研究者的重视。

  台湾的妈祖经书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诸多不同称呼,如《天妃经》、《天后救苦灵验经》、《天上圣母经》、《天后圣母真经》、《天上圣母救苦真经》、《九霄天上圣母真经》、《妈祖经》、《湄洲慈济经》等等。但流传最广、后人仿作和改编最多的应推李开章作序并刊印的《天上圣母经》。福建湄洲妈祖祖庙于2003年组织诵经团,主要念诵经典亦为《九霄天上圣母真经》。该经实即台湾李开章《天上圣母经》之删节本。

  一、台湾《天上圣母经》简介

  1.《天上圣母经》的来历和作者

  《天上圣母经》是台湾流传最早和最广的一种妈祖经书,为上世纪20年代以来台澎金马地区妈祖经典的主流。据《中港慈裕宫志》第七篇《中港慈裕宫之经典》收录该经介绍:“此经系出诸邢州净土寺,苗栗县铜锣乡(三座厝五四号)人李开章之祖先,于天保辛卯二年携带渡台,秘藏九十年间.李开章于日据大正十年(1921)一月廿五日印发赠送本宫,嗣后再流传全台各妈祖宫。”[2]是则台湾苗栗县中港慈裕宫为传播该经书之最早宫庙。

  关于本书的作者和来历。慈裕宫的简介依据的是李开章印本之《序》,该序落款为:“民国(原作“大正”)庚申(1920年)岁次时于仲秋.斐成堂编辑部李开章序”。序言中说:“此经,吾先祖向邢州净土寺传来,天保辛卯贰年,吾先祖携带此经渡台,至今秘藏九十年间,从来世人尊敬圣母,仅知其灵验,不知其道德功能。今吾不敢再秘,叨蒙内务省,著作权登录,严禁转载,印刷发行之后,使世人皆知圣母道德功能,亦可为后世希贤希圣者之模范。吾愿仁人君子,朝夕虔诚焚香念诵,灵验最速,所求如意,不可思议功德,岂营消灾降福巴哉。”按李开章序言交代,此经为其先祖于日本天保辛卯二年,即清道光十一年(

  1831)自大陆携带到台湾,藏于家中已经整整90周年。刊印发行时间为日据大正十年(1921)一月二十五日。依李开章所言,本书实撰成于大陆,乃邢州净土寺僧扶乱所得,具体著者未详,他只是刊印者。但台湾妈祖信仰研究学者蔡相辉先生则认为本书作者就是李开章,他是“台湾苗栗人,生前事迹不详……该经文体为《三字经》体,以每句三个字展开,资料源自《三字经》、《正气歌》、《二十四孝》、《列女传》等,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推测,应为日据时期李开章等人以扶乱方式撰写’,。[3]426蔡言“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以扶礼方式撰写”两点在经书的两首题词和“凡例”中确可得到印证。

  第一首为复初道人题:  “家庭克孝国称忠,救世扶危立大功。自古男儿多入圣,几人修到女豪雄。”

  第二首为净土寺乱笔时圣母题: “炼得金刚不坏身,宜求大道出凡尘。诸君学我修真法,便是尼山孔圣人。”

  又“凡例”第一条云:“此经之来历,当日在净土寺,诸名僧,恭请圣母英灵临寺,降乱出来,以显圣迹。”按:“邢州”为隋代行政区名称,宋代改为河北省邢台县,至清代改称顺德府。邢州净土寺历史上实有其寺,始建于唐代,元代中兴篙山少林寺的雪庭福裕之师父万松行秀(1166-1246)就是剃度出家于邢州净土寺的。该寺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破落,如今已不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把这部妈祖经书假托为净土寺高僧通过扶占L所得,可能是想借以增加经书的神秘性并加以神圣化。“而其印书动机,则在借神道推广道德教育,兼为台湾的妈祖信仰创造理论基础。”[3]426关于该经的作者,目前仍是可讨论的一个问题。该问题不是本文讨论主题,在此不作细究。

  2.《天上圣母经》目录和结构

  李本《天上圣母经》除以上所录题诗二首外,其目录和结构主要包括:

  1)李开章《序》。2)凡例(四则)。3)诵经。4)焚香(念诵三遍)。5)天上圣母宝谐—志心归命礼(念诵三遍)。6)天上圣母经(念诵一遍)。7)天上圣母成道真言一一天恩章、地德章、成圣章、体道章、真言论(念诵三遍)。8)礼仪。9)字韵。

  另外,有的宫庙修订版本还附有《天上圣母略史》、《天后圣母救世歌》(如台南市和裕出版社2008年出版修订版之《天上圣母经》)以及宫志等内容。但《天上圣母经》经文部分则是经书的主要内容,也最富有教化意义。

  二、《天上圣母经》经文的教化价值

  李本《天上圣母经》主要内容,编者在“凡例”中说:“此经首段,写出圣母成道经历,表明三教精华。第二段至第五段写出忠孝廉节,四先哲实事。第六段写出善恶分明查察,令人惊觉。圣经灵验,圣母真言,无限救世慈悲。”这条“凡例”概括了天后经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编著天后经的目的。其中心教化内容就是由“忠、孝、廉、节”四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罗列出一系列传统相关典故,借以树立榜样。经文的主体内容采用的是《三字经》的传统形式,句子短而整齐,文辞通俗而雅驯,且有押韵,所以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易记。三言句的主体经文共522句,1566字。其至今尚富有教化价值的内容主要在“忠、孝、廉”这三个部分。以下简要说明。

  1.劝人学习古代烈士忠臣,保持气节

  传统的儒家教育以忠孝为本,忠孝不能两全时,则取忠舍孝。传统的“忠”强调的虽然是忠君爱国,但在君国一体的封建社会,这种关联似乎不可避免。

  《天上圣母经》这部分经文有:

  遵吾教,听吾辞。一等人,忠烈士。日成仁,曰取义。天日星,河岳地。人浩然,三才气。忠烈人,流芳史。背涅痕,宋岳飞;文天祥,书带词。吞逆贼,巡嚼齿。留祛血,勿洗衣。头可断,将军志。骂断舌,颜烈气。吞胡揭,击揖誓。易击贼,头破砰。出师表,苏牧欺。庄公简,董孤史。正气歌,敏裙诗。乂血书,绝命词。躬尽瘁。不畏死,擎天柱,立地维。鬼神敬。纲常持。凛烈气,万古垂。

  本段文字把历代忠臣烈士列为“一等人”,他们能取义成仁,精忠气节炳耀于日星河岳。他们的事迹流芳百世,他们是勉励后人的楷模。经书中的所列忠烈人物,不少乃借鉴自宋文天祥《正气歌》之所颂。其中“背涅痕,宋岳飞”,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宋代爱国英雄岳飞的“岳母刺字”故事。“文天祥,书带词”指的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撰书《正气歌》及忠烈故事。“吞逆贼,巡嚼齿”,指的是唐代“安史之乱”时“嚼齿抵抗安禄山叛军,誓守唯阳孤城”的张巡等忠臣。“留嵇血,勿洗衣”,是晋代侍中嵇绍,为救惠帝被杀,皇帝不愿洗去血衣以作纪念典故。“头可断,将军志”指三国时巴郡太守严颜为张飞所擒,甘愿断头不妥协,唐代被溢为“壮烈将军”事迹。“骂断舌,颜烈气”,指唐常山太守颜呆卿,“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所俘,坚贞不降,痛骂反贼,被安禄山割断舌头并杀害故事。“吞胡羯,击揖誓”,指晋代祖遨渡江至中流,击揖发誓欲吞平胡羯故事。后代以“中流击揖”比喻收复失地义无反顾的决心。“易击贼,头破碎”指唐代段秀实夺笛击打劝其谋反企图称帝的狂贼朱泚,致朱贼头破血流而最终被害故事。“出师表,苏牧抵”,前句指三国诸葛亮书《出师表》,一生鞠躬尽瘁帮助刘备恢复汉室事;后句指西汉使者苏武羁留匈奴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终回汉朝的故事。“庄公简,董狐史”,前者指春秋齐国太史伯坚持秉笔直书崔抒就齐庄公事实于史简而被杀故事;后者指另一良史春秋晋国董狐,他“书法不隐”,坚持把负有教育责任的大夫赵盾记载为“拭君”之人。“正气歌,敏裙诗。乂血书,绝命词。”也是古代四位忠臣的代名词。第一位是宋文天祥,他被元兵所擒,坚贞不屈,作《正气歌》30韵,备赞古代忠义之事,然后英勇受戮。第二位是宋韩希孟为元兵所掠,知不免,遂赋练裙诗投水而死。第三位是宋建康府教授杨邦乂,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渡江,犯建康。留守杜充战败逃遁,杨邦又不屈,刺血书日:“宁为赵氏鬼,不作他邦臣。”大骂就缚,剖心而死。第四位是明代英雄夏允彝,与周邑陈子龙等结“几社”相和。清兵陷南京,欲结义民反抗,闻友人侯峒曾、董淳耀、徐湃等皆死,乃赋《绝命词》后投水殉节。

  以上这些忠臣烈士,忠君爱国,不畏强梁,气节可风;他们擎天立地,坚守纲常,鬼神钦敬,因此他们的“凛烈气”必将“万古垂”。

  经文结合时代,还指出康熙年间妈祖帮助施琅统一台湾,立了大功,因此亦可以算是“称忠孝,称仁慈”:

  人钦仰,恭奉祀。至清帝,有康熙。琅南征,舰近涓。遇暴风,舰队危。垠祈祷,我扶持。助战胜,凯旋归。琅奏上,帝欢喜。御笔写,作语救。称忠孝,称仁慈。封圣母,在此时。

  从以上经文可看出,作者也是一位赞同台湾回归中国版图和国家统一的爱国人士。

  2.劝人遵从孝梯伦规,孝敬长辈

  妈祖生前救父拯兄,是个孝女。因此遵守孝梯伦规也是妈祖精神之一。经中叙述妈祖生平和家世背景说:“追古代,想今兹。文圣人,有孔子;武圣人,有关羽;女圣人,默娘儿。林家女,湄洲居。父母善,祖先慈。积善家,庆有余。生圣母,出凡姿……幼读书,万事知。能作文,能作诗;孝父母,守伦规。传圣道,遇真师。授真诀,指灵机。三教书,共一理。”经文中列举了古代许多孝亲典故。

  如:

  求忠臣,宜孝子。克孝人,可枚举。追历山,冰求鲤。蚊饱血,尝粪奇。搤虎救,痛啮指。卖身葬,涤溺器。乳姑勤,泉跃鲤。哭生笋,金赐巨。葡萄奉,瓜果随。七年粟,掘西篱。取生鱼,截竹遗。远望云,近彩戏。先尝药,远负米。泣杖悲,受垂喜。扇枕勤,容烹鸡,弃官寻,刻木事。遗绿橘,顺单衣。鹿乳奉,拾梧事。行佣供,闻雷泣。分羹贤,问膳帝。古圣贤,皆孝子。尊天经,立地义。成彭,全秉彝。

  以上“追历山”,即上古虞舜耕于历山“孝感动天”故事。“冰求鲤”即晋王祥“卧冰求鲤”故事。“蚊饱血”即晋吴猛“恣蚊饮血”故事。“尝粪奇”即南齐庚黔娄“尝粪心忧”故事。“搤虎救”即晋杨香“搤虎救亲”故事。“痛啮指”即周代曾参“啮指痛心”故事。“卖身葬”即汉代董永“卖身葬父”故事。“涤溺器”即宋黄庭坚“涤亲溺器”故事。“乳姑勤”即唐代唐夫人“乳姑不怠”故事。“泉跃鲤”即汉代姜诗“涌泉跃鲤”故事。“哭生笋”即三国孟宗“哭竹生笋”故事。“金赐巨”即汉代“郭巨埋儿”故事。“葡萄奉”指唐代陈叔达留御赐葡萄奉母故事。“瓜果随”指梁代殷挥持瓜果奉母故事。“七年粟,掘西篱”即晋代刘殷“哭泽生堇”故事。谓晋刘殷梦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铭曰“七年粟百石。赐孝子刘殷。”“取生鱼,截竹遗”指晋代杜孝“截竹投鱼”以奉母故事。“远望云”指唐代名将狄仁杰“望云思亲”故事。“近彩戏”即周代老莱子“戏彩娱亲”故事。“先尝药”即汉文帝“亲尝汤药”故事。“远负米”即春秋仲由“负米养亲”故事。“泣杖悲,受签喜”即晋代韩伯俞“泣杖悲亲”故事。“扇枕勤”即汉代黄香“扇枕温衾”故事。“容烹鸡”指汉代茅容“烹鸡奉母宾起拜”故事。“弃官寻”指宋代朱寿昌“弃官寻母”故事。“刻木事”即汉代“丁兰刻木”故事。“遗绿橘”即后汉陆绩“怀橘遗亲”故事。“顺单衣”指周代阂子睿“单衣顺母”故事。“鹿乳奉”即周代郊子“鹿乳奉亲”故事。“拾椹事”即汉代蔡顺“拾椹供亲”故事。“行佣供”即后汉江革“行佣供母”故事。“闻雷泣”即三国魏王裒“闻雷泣墓”故事。“分羹贤”指春秋颍考叔分羹遗母故事。“问膳帝”指周文王每日三次问父膳食故事。

  以上这些故事大部分被收入传统的《二十四孝》和《孝子传》中,是古代士子启蒙必读教材,因此,妈祖经文只是移录这些儒家推崇的孝梯故事而已。

  3.劝人效法清廉之士,廉洁自律

  “廉”是传统教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天后经宣教的另一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对今天党和政府倡导的廉政建设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

  讲孝道,说廉士。握雪心,怀冰志。鹤棒清,鱼飧似。怀清洁,隆勉子。汉杨震,畏四知。范宣坚,百绢辞。慎怀廉,传三世。饮投钱,项洁己。宋太守,越石窥。不义财,程母弃。廉财色,武美誉。大清廉,独伯夷。世俗人,争求利。不贪婪,古今稀。廉美德,当效之。

  经文勉励为官者应“握雪心,怀冰志”。“鹤俸清,鱼飨似”,劝人不贪傣禄之外的不清白钱财和简朴自律。古代官吏的俸禄称为“鹤俸”或“鹤料”。“鱼飧”用春秋时赵盾故事。据《春秋公羊传》载晋灵公残暴不仁,相国赵盾苦心规劝,可晋灵公却屡劝不改,还派杀手去刺杀赵盾。当杀手见到赵盾正在吃“鱼飧”也就是隔夜吃剩的鱼时,不忍刺杀而自刎。“怀清洁,隆勉子”的例子还有不少。如“汉杨震,畏四知”,说的是东汉杨震,博览群经,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以为官清廉名闻天下。杨震到东莱任太守,路过昌邑。夜里,曾受过杨震举荐的昌邑知县王密,揣着十来斤黄金要送给杨震以谋取好处,杨坚拒不受,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这便是著名的

  “畏四知”典故。又如“范宣坚,百绢辞”也是不受重礼的典故。《世说新语·德行篇》载范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送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还不受。一直减到一匹,“既终不受”。“慎怀廉,传三世”,据《旧唐书》记载,唐代卢慎怀,官至吏部尚书,清廉俭朴,子孙三代,在朝为官闻名。“饮投钱,项洁己”。据《世说新语》载,安陵人项仲仙,非常廉洁,每次在河边饮马,都要投钱三文,以示不敢贪占。“宋太守,越石窥”,《南齐书》载,南朝会稽余姚人虞愚,字士恭,宋元嘉末为湘东王常侍,明帝立,出为晋安(福州)太守。传说福州城东有越王石,平常隐没在云雾里,太守中贪婪者都不能见到,只有虞愚公正廉明,越王石才出现。“不义财,稷母弃”即“田稷母教子廉洁”故事。《列女传》载,战国时齐国田翟子担任齐宣王相国,因收受贿赂,受到母亲训斥,他不但退还了贿金,还向齐王请罪。宣王对田母家教有方敬佩有加并原谅了田翟子的过错。“廉财色,武美誉”,汉刘向《说苑》载,周武王大败殷人后,把美玉、美女、钱财都归之于诸侯,天下人都称赞武王廉于财色,咸予美誉。“大清廉,独伯夷”。伯夷、叔齐是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伯夷,清廉自守的伯夷说:“这是父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出走。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坚持操守,不食周粟而死。

  以上这些故事,就是针对“世俗人,争求利;不贪婪,古今稀”的社会现实,教育人们“廉美德,当效之”。

  此外,经文中还有其他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语句,如:“想光阴,似走驹。劝妇女,并男儿。欲学吾,勿迟延。肯回头,到岸提。圣母经,勤读之。口而诵,心而惟。始终一,志莫移。”经文指出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它劝人珍惜光阴,不论男女,都要学习忠孝廉节的品德,并始终言行一致,“口而诵,心而惟”,要始终如一,而莫要见异思迁,意志不够坚定。

  当然,经文里面也有许多糟粕,如“节”的部分,就是大段对妇女“三从四德”方面的陈腐观念的赞颂,以及尽情宣扬封建礼教牺牲品的烈女节妇事迹。如:“廉说尽,讲节义。劝妇女,宜先知。三从训,四德备。夫君在,宜顺义。夫股后,守节志。古烈女,说汝知:曹令女,节毁耳。廖伯妻,洁断指。梁寡妇,烈割鼻。范慎女,亦如是。赵高妻,涂面秽。韩玖英,同此辈。相登妻,截发誓。玄龄妻,别目示。秋胡妻,却金戏。贞义者,刎颈毙。却宝带,全忠义。萦上书,救父计。卢孝妇,冒刃卫。陈孝妇,竭力事。不嫌疾,由夙缔。剪皮金,香字示。封夫人,投井逝。徐饮血,李断臂。,均以清廉粉书扇,叹息意。乌鹊篇,伤心句。黄鹄歌,陶婴义。号礼宗,不再配。楚贞姜,约不违。束发封,贾直妻。坠岸卒,陈仲妻。愿守墓,楚贞姬。席草业,营生资。怀清台,巴妇居。清风岭,贞妇祠。望夫石,古遗迹。成竹斑,崩城悲……烈女篇,事不虚。今妇女,能效之。”

  显然,这些内容今天我们必须加以批判继承。另外,还有一些内容虽然主旨也是劝人为善的,但因果报应的宿命论色彩过于浓厚些,也不宜过分宣传。如:“圣仙佛,从此为。善恶篇,亦须知。天眼昭,日月辉。三台星,北斗魁。头上列,不远离。有灶神,有三尸。别善恶,录是非。奏天曹,褒贬施。善者昌,恶者危。报应法,如影随。来祈祷,多敬礼。我命将,暗察窥。千里眼,顺风耳。速查探,详悉归。为善事,我欢喜。为恶事,难保汝。或现报,或延迟。十八狱,放过谁。劝诸君,勤学之。阴鹭文,指南机。感应篇,正法规

  。 这类经文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善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今天若加以刻意宣传则是不合时宜的。

  三、结语

  妈祖经书是妈祖信仰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宗教经书的产物。如佛教有《观音经》、道教有《吕祖经》等。近代台湾的妈祖经,能结合社会实际,内容叙述妈祖神迹,以劝善为旨归,具有通俗易懂的教化功能。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内容自然不乏唯心神学的色彩,但其中蕴含的教化意义和人性菁华,可加以合理引导,使之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台湾学者蔡相輝说:“从台湾地区有关天上圣母经典的编印,可以反映出,台湾民间在政府教育体系之外,已然形成一套教化辅助系统。’,[3]429随着大陆妈祖信仰的发展和妈祖经书的传播,对台湾民间妈祖经书的教化功能我们亦应加以研究和借鉴,其教化功用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杨浚,涓洲屿志略[0}.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

  [2]许叶金.中港慈裕宫志[M].竹南:中港慈裕宫志,1974

  [3]蔡相辉.民间流传的妈祖经书[C]//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莆田市人大.阂台文化研究.福州: